2019年1月號建制與動力–六十五周年會慶張振華監督
我們由一批避難香港的牧者和神學生,結聯西差會的支援,使我們由身無長物,到六十五年後的今天,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重點不是我們這一刻是甚麼,而是未來怎樣走。教會是一個使命團體,就要以實踐使命為宗旨。實踐使命,最重要的就是動力,我們就從避免失去動力和重新得著動力來展望將來。
六十五年,是上帝帶領的歷史,也是一段建立典章制度,成就教會文化的歲月。典章一訂定下來就會成為標準,以後就要不斷優化,這樣就慢慢成為建制的形態。本會在香港共有五十一個堂會、二十所學校及五十個社會服務單位。要維持以上所有單位在財政、人事上的結聯,確實用上不少時間、心血。另外,本會亦委派了超過十位牧師擔任總辦事處、信義宗神學院、道聲出版社和海外宣教部等不同事工的服侍,無疑這就是一個具規模的教會。但我們要清楚,教會的宗旨「不是要達到具規模」,而是要達成使人得福的使命。
走過六十五年的教會,當然有很多感恩的地方,但也一定有很多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將大部分精神、人力和財務投放在維持建制的運作上,花了過多時間在開會、處理不同看法、澄清誤會、解說片面的傳聞,最後花大量時間和精神在處理事情上。這是因為我們在建立教會的起始點時,並不是由單一一個差會的典章制度來發展教會,我們是由不同差會見一步,行一步的慢慢建立起來,久而久之,我們就要用更多的努力來維持這個具規模的建制,用更多精力去補足教會的虧欠,雖然如此,我們卻不能容讓這些事消磨我們生機勃勃的精神,也不應讓這些重擔壓垮我們,使我們失去向外觀摩、學習、深化、轉化和更新世界的動力。
我在本會走過三十多年,看過的、經歷過的事情都很重要;但相比於與世人分享福音信息,祝福他人這使命,很多事情其實都是芝麻綠豆的小事。當我們面對難題時,要儘量用愛心和信任去建立,不要用怨嘆的心腸來陳述我們面對的問題;隨後我們就能用上溫暖的心懷去接觸新事物,去學習新思維、新處境,接觸新人類、新價值觀,漸漸就會得著動力,重新捉緊這個時代對我們的召命。
上帝怎會呼召一個人不斷在自己腳下自限三五十尺範圍內開墾耕種?我們要更新,將時間精力放在學習、更新、動力和能量上,從寬闊的視野走回被召的崗位上努力,盼望大家在六十五周年開始之時,能充滿能量,向著標竿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