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號晞望張振華監督
“我們在二零一八年下旬籌備二零一九年六十五周年會慶的活動,當時有不同意見,最終我們想到「傳承」,也想到讓新一梯隊同工從籌備六十五周年會慶中,一方面更多認識本會歷史,另一方面能更多投入本會的服事,所以由各「分區同工會」選派一位青年同工組成籌備委員會,由深入認識本會歷史的呂慶棠牧師帶領他們。
按著籌備委員會的計劃,先在二零一九年一月十九日舉行步行籌款,然後將款項撥入各分區的堂、社、校服事之內,並於年底舉行一次聯合聚會;同時在二零一九年上半年籌拍一部微電影,而這部微電影就是「晞望」。
我有份參與編劇過程,編劇「應天」寫了第一稿,印象中我給了一個意見:我們要做一些事情,帶出對香港、對未來的希望。「應天」結集了其他人的意見,寫出現時的劇本。劇本歸劇本,能拍出來的才是微電影,後來知道微電影由「春麗」操刀拍攝,過程中劇組人員問我:「監督,邀請你演出一個牧師角色……」我一聽之下,即時就回說:「唔好喇啩,我應該Fa d e-o u t了,仲搵我上鏡,要搵全新面孔,這樣才給人向前的感覺。」我是認真的,不想在一部向前看的微電影中讓觀眾仍看到我。後來我看過了影片,直覺覺得是呂穎希教師做了這個角色,片中的教會崇拜尾段以哥林多後書十三章13節的使徒祝福文祝福會眾,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的確是很好的安排。相比我,由一位青年女牧者祝福大家豈不更好?另外一個可能,如果是由「春麗」扮演的搞笑牧師替代了我,我也覺得自己推卻得很對,因為我也無法演得像他一樣生鬼。
初拍的影片完成後,我也給了一個意見:無論怎樣強調一個主題,一套微電影最重要的是「好看」,而我認為好看的其中一個定義,就是「恰到好處」,這是很主觀的感覺。到影片正式放映,我的感覺就是「好看」。
這套微電影的內容分為三個段落,主題非常鮮明;三位青年信徒晚上在尖沙咀海傍遙望對岸,提及二零一四年的「雨傘運動」,「雨傘運動」是要求盡快實行雙普選,而實行雙普選應該是大多數香港人期望的民主訴求;但當這訴求未能實現,行政長官繼續由一千二百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這令很多人失望。但青年人可以重新起動,片中他們問:「我可以為香港做甚麼呢?」答案是「保有希望」。
第二段落是女主角在教會和家中面對著比較保守的環境,隨後她和教會及家庭都起了紛爭,最後自己和其他年輕信徒想努力改變一些事情和環境,卻發覺比想像中更困難;當中亦發現人與人之間受著背景、年齡差異的影響,的確會有所不同,但親情和弟兄姊妹之情其實一直存在著。最後,大家要在不斷更新社會現況,以及照顧弱勢社群時,同時關心和愛護身邊的家人和弟兄姊妹,我們要「帶著愛心向前行」。
在第三段落,女主角在農田間漫步起舞,用自己的努力守護著自己的一小塊土地。這土地面積雖然細小,但用了自己的勞力,有所收成,得失也是自己。在片尾,鏡頭從天上向下望,猶如天上的上帝注目凡塵,一切都在祂的眼目之下,祂保守著我們。跟著出現香港青馬海域的汀九大橋和九龍鬧市,就是我們以小小綿力「守護香港這家園」。
今天要寫關於這部微電影,第一個感覺是這半年光景前後仿如隔世,當時的心境一路輕鬆,但今日以沉重的心情回想這套「晞望」,如迷如幻。只記得當日大家的初心如此純真清淨,但時勢不等人,直走到今天。想深一層,當下境況又如何?能折損晞望的初心麼?我看又不會。「晞望」一片帶出三個重點:失望中保有希望,帶著愛心向前行,守護香港這家園,這就是本會六十五周年的精神。香港信義會,永遠向前,永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