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號郭士立墓前懷古楊有志監督
一八零七年,馬禮遜(Robert Morrison)獲倫敦傳道會差派來華傳教,成為第一位來華的「新教」基督教傳教士。他在中國的傳教故事深深地影響了年幼的郭士立,郭牧師因而從小就懷有來華傳道的志向。英年早逝的郭牧師(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在華工作只有二十年,但他的事蹟卻感動了不少信義宗差會的宣教士願意來華傳道。
今年是本會成立七十周年,為了回顧先賢在宣教歷史上的貢獻,本會三十六位教牧同工於二零二四年四月二日(清明節前)聚集在跑馬地香港墳場郭士立牧師墓前,一起懷念我們中國信義宗教會之父。
郭士立牧師碑文
郭士立牧師德國普魯士人(1803-1851)。
一八三一年開始中國沿海遊行佈道,譽為近代中國首位使徒。一八四三年蒞港任撫華道,翌年創辦福漢會,遂獲德瑞兩國巴勉、巴色、巴陵三差會遣派教士東來協助,分佈廣府、客家、潮州區傳教,其後致有禮賢會、崇真會、信義會成立,郭牧師堪稱中國信義宗教會之父。
郭士立是德國普魯士族人,也是德國柏林信義會的牧師1 。他生於一八零三年七月八日,一八三一年來華( 二十八歲),於一八三一至一八三三年多次在中國沿海遊行佈道, 途經海南、廣東、福建、浙江及天津各處。2
英軍於一八四二年進迫南京,最後清廷承認戰敗,中英雙方簽訂南京條約,香港自此正式割讓予英國。3 郭牧師在一八四三年獲委任為香港政府的撫華道(華民政務司Chinese Secretary)。4
一八四四年,郭牧師在香港創辦福漢會(ChineseUnion),目的在培訓大批中國傳道人去中國各省傳福音,以便「造福漢人」。5 及後有不少北歐及美國的信義宗差會紛紛來華展開宣教工作。
以下節錄部分教牧同工當日來到郭士立墓前的體會及領受:
– 深深體會何謂受苦的僕人。(劉玉玲教師)
– 知道當時來華的宣教士所面對的艱難,相比今天的我們,確實有很大的提醒與鼓勵。(葉健昌教師)
– 讓我從先賢的宣教足印中,體會上帝愛世人,興起不同的同工在不同的時期作成主的工。(陳橋森教師)
– 今天的我算甚麼?同是領受上帝的召命,但我在太平的土地上擔負服事,相比之下,所遇到的困難又算甚麼!求上帝給我重新思考,我的定位、事奉與擺上。(梁成環教師)
– 對其事跡和貢獻了解更多,並且被他的生命所感動。(吳玉芬牧師)
– 感謝先賢所付出,激勵自己更努力。(鄭義森牧師)
– 記念前輩的服事,完全委身並一生服事,葬在香港,敬佩!(鄧慶森牧師)
1 蕭克諧,《認識信義宗教會》(香港:道聲,1997 年初版),頁52。
2 邢福增,〈跑馬地墳場的三巴故事〉,《崇真通訊》,2021 年4 月,
第214 期,https://web.ttm.org.hk/wp-content/uploads/2021/09/
Newsletter214_page4-9.pdf(檢索於2024 年4 月24 日)。
3 丁新豹,〈鴉片戰爭及割讓香港島〉,香港海事處,https://www.
mardep.gov.hk/theme/port_hk/hk/p1ch2_1.html(檢索於2024 年4 月
24 日)
4 蕭克諧,《認識信義宗教會》,頁52。
5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