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女性的自我照顧及成長」講座
2025「女性的自我照顧及成長」講座_會函 2025「女性的自我照顧及成長」講座_海報
2025「女性的自我照顧及成長」講座_會函 2025「女性的自我照顧及成長」講座_海報
長久以來,父母會教導子女購買「磚頭」(意思是物業),認為投資「磚頭」是保值的良方。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組織家庭時,也期望擁有安定的居所,因此會儲錢置業,避免因為租屋遇上租約期滿要搬遷或加租帶來的煩腦。 「安居樂業」是不少人的夢想,但細想一下,置業後是否就等於再沒有任何煩腦呢?舉例有一對年紀老邁的夫婦,膝下無兒,他們擁有一間年青時購買的唐樓,樓齡已經六十年,他們要面對甚麼煩惱呢?物業雖有一定市值,但業主對樓宇的保養是有責任的,例如:樓宇舊了,就要進行大裝修;政府也會強制業主驗窗驗樓;還有水管漏水問題,以上總總,業主都要自費處理。所以擁有物業後的支出也是不菲的! 港府於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推行「強制驗樓計劃」,規定樓齡達到三十年或以上、樓高超過三層的私人樓宇,在收到屋宇署通知的指定限期內,須委任一名註冊檢驗人員驗樓。本會創會至今已經七十年,大多數堂會購買商住單位或興建獨立單幢教堂作為堂址,不少樓齡已經超過三十年。因此,作為堂會的管理人(堂主任及執事們)必須注意樓宇的維修問題。當樓齡達到五十年或六十年,更要加緊留意物業的保養及維修。我們經常聽聞石屎剝落或招牌脫落擊中途人的新聞報導,作為堂會的管理人必須借鑒! 教會是守法的群體,必須按照《建築物條例》的規定辦事,絕不能僭建露台或簷篷等等,如有,應盡早修正過來。堂會還要遵守《建築物管理條例》、《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及大廈公契等等。教會要如何保養堂會建築物?就是堂會的管理人(或聯同專業人士)每年定期巡視堂會建築物每一個角落,包括外牆及戶外的環境。觀察牆身是否出現裂痕,務要及時發現有否潛藏石屎剝落和鋼筋鬆脫的問題。牆身出現水漬也可能是水管漏水造成的,會對樓宇結構造成威脅,對公眾構成危險。因此,一發現樓宇有以上問題,必須盡早維修。 堂會每月要維持各方面的基本開支外,對於不顯眼的物業保養及維修亦應多加留意。雖然今天堂會所收到信徒的奉獻總額有所下降,堂會的管理人每年仍必須撥備足夠金錢,作為物業保養及維修儲備之用,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作為上帝的好管家,對堂會物業應當保護愛惜。讓堂會擁有一處安全和舒適的空間,繼續在此傳揚福音、服事社區!
主題分享: 誰的土地?(胡闖明牧師) 教會物業管理(區成禧弟兄) 看見需要:以「耆毅挑戰 360」推動快樂院舍文化(Charlotte;相片由信義會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隊提供) 七十周年活動剪影:七十周年會慶聯校聖誕崇拜(幼兒學校及幼稚園)(伍中恩教授) 差傳呼聲:宣教拼圖(黎惠儀牧師)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堂會須重視教會物業的保養及維修(楊有志監督)
「世界信義宗聯會」於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七至十一日於香港舉行「亞洲信義宗教會領袖會議」(Asia Church Leadership Conference, ACLC),來自十四個國家及地區共四十六個成員教會的一百零四位代表聚集在一起,為要討論並分享各自教會的關注和持續發展的優先事項,以促進亞洲成員教會更好的發展方向。 一、世界信義宗聯會 世界信義宗聯會(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以下簡稱LWF)於一九四七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兩年後成立,旨在團結信義宗教會。時至今日,LWF透過四個支柱增強彼此之間的團契和團結:1. 救助有需要的人(Rescuethe needy);2. 共同的使命倡議(Common initiativesin mission);3. 聯合力量實踐神學(Joints efforts intheology);4. 共同回應普世的挑戰(A common response to the ecumenical challenge)1。 LWF熱心推動救濟的事工,創會後第一項事工,就是一九四九年救助以色列與阿拉伯戰爭後在耶路撒冷的災民。第二項救濟事工,是一九五九年起救助由國內走難來香港的難民,為他們提供糧食(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二有三十萬人來港2)。一九六一至一九六八年間,LWF在香港共興建了六條「信義新村」,為難民提供居所(可參考維基百科3)。LWF亦為本會興建於一九六七年落成的信義樓。 LWF現在擁有一百五十個成員教會,遍佈全球九十九個國家,信徒約有九千萬人。在香港,參加LWF的成員教會包括:香港信義會、禮賢會、崇真會及港澳信義會。一九九七年七月LWF於香港舉行第九屆大會,主題為「在基督裏同作見證」,與會者有一千多人。 二、亞洲信義宗教會領袖會議(ACLC) LWF主席Bishop Henrik Stubkjaer在致辭中指出,疫情後的世界面臨新的挑戰,包括:金融動盪和新的戰爭,這導致當今世界局勢出現更大的不確定性和更多的苦難。他引用了耶利米書二十九章11節來勉勵我們:「在這個動盪的世界裏,上帝是信實的,祂是我們希望的泉源。」最後,他呼籲教會朝著使命邁進,要為我們所在的地方帶來希望,因為我們是被呼召成為當今世界的希望使者。 大會邀請本會副監督梁美英牧師擔任主題講員,主題是:「充滿盼望而興旺的教會」(Abound in hope for thriving churches)。梁牧師指出疫情後亞洲教會的情況變得更具挑戰性,深感無力、孤獨和失望!但在基督裏,這一切都是推進福音的機會(腓立比書一12)。亞洲區教會並不孤單,我們可以共同合作、共同前行、分享資源、經驗和見解。我們的希望在基督裏,因為祂「已經勝過世界。」(約翰福音十六33) 會議中不同地區的主教分享他們面對的困難和挑戰,與會者同心為在耶路撒冷及聖地、印度、緬甸等地正在經歷被迫害和生命受威脅的弟兄姊妹及教會禱告,表達願意與他們作福音的夥伴,為他們發聲,一同對抗施加於他們身上的不公、暴力和苦難。 結語 縱然每一國家或地區的教會都面對著各自獨特的問題,但透過二零二四年「亞洲信義宗教會領袖會議」,讓教會不再感到孤單。實在要多謝LWF為各教會提供這個平台,讓亞洲及香港的信義宗教會領袖走在一起,藉著上帝的話語使大家在信心中充滿喜樂和平安;又藉著聖靈的能力,使我們在基督裏充滿希望,勇敢前行! 1. https://lutheranworld.org/who-we-are/history-lwf (檢索於2024 年12 月10 日) 2. https://m.cfbond.com/zclb/detail/20181101/1000200000020251541061091677350314_1.html(檢索於2024 年12 月10 日)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 信義新村_( 香港)(檢索於2024 年12 月10 日)
主題分享: 討主喜悅的事奉(孫秀貞牧師) 在主愛裏反思,受教至看見、至成長!(鄧嘉南弟兄) 按恩賜彼此服事(David) 看見需要:以創意藝術開啟長者的第二人生—賽馬會「學藝再玩」創齡藝術計劃(Charlotte;相片由金齡薈提供) 信義學堂:成長九式 給慕道者的栽培課程(吳玉芬牧師) 差傳呼聲:二零二五年海外宣教部事工計劃(海外宣教部)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二零二四年「亞洲信義宗教會領袖會議」(楊有志監督)
2025-26-Mission24-會函 2025-26_Mission-24-報名表 2025-26-Mission24-教牧推薦表 2025-2026年度-Mission-24計劃-海報
馬太福音第二十四及二十五章被稱為「末世論」,內容集中於耶穌對未來的預言。馬太福音二十四章是末日的預言及警醒;馬太福音二十五章內「十個童女的比喻」、「才幹的比喻」及「審判的比喻」是提醒讀者審慎地預備主的再來與審判。 本文主要思考馬太福音二十五章31-46節「審判的比喻」,這章描述耶穌再次降臨在世上坐在榮耀的寶座上,所有民族都被聚集在祂面前接受審判。「當人子在他榮耀裏……」(太二十五31),耶穌就是審判世人的審判者。讀者要細心省察耶穌是以甚麼標準 審判世人呢? 「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太二十五32) 牧羊人慣常把綿羊和山羊一同混養,而耶穌指出到末日時會把綿羊和山羊分開審判。 「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太二十五34) 耶穌用比喻說(太二十五31-40),在審判的日子,王對他右邊的綿羊說,你們可以承受上帝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你們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0) 「你們這被詛咒的人……」(太二十五41) 耶穌繼續用比喻說(太二十五41-45),王對他左邊的山羊說,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裏去!因為「你們沒有做在任何一個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沒有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5) 「……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0) 王右邊的義人及左邊的人表示:「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太二十五37、44)耶穌指出,他們服事「弟兄中最小的,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0) 耶穌強調信徒需要以愛心和行動來服事他人。善行如施予食物、接待陌生人、探望病人等等,成為接受主作個人救主後,另一進入天國的關鍵。 為何耶穌以服事最小的弟兄來作為審判人類的其中一點不可或缺的標準呢?因為我們每一位信徒都是蒙上帝的拯救,白白領受主恩的人,因此每一位信徒也應學像耶穌有憐憫人的心,對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給予恩惠。若我們冷待那些需要被幫助的弱勢社群,也就代表我們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基督,也不懂得向上帝感恩。這就是耶穌以信心與行為並重作為審判標準的教導。 耶穌提醒信徒在這彎曲悖謬、騙局滿佈的世代,要以主所賜諸般的智慧,靈巧像蛇、純良如鴿子地在日常生活中對有真正需要的人實踐愛心的服事!
主題分享: 從聖經看實踐關愛(劉樹棠牧師) 從教會角度看關愛別人的心志建立(林靜茹牧師) 助己助人,以愛同行(王綉連姊妹) 交流分享:打開大門 — “Mission 24”計劃分享(李映儀姊妹) 差傳呼聲:去短宣體驗,去經歷主恩(海外宣教部) 好書速遞 :跟耶穌學人際關係(道聲出版社) 看見需要:生活再動計劃:賽馬會居家安老新里程」成果分享(社會服務部)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以耶穌的心服事最小的一個(楊有志監督)
2025-26挪威CONNECT交流計劃-報名表及教牧推薦表 2025-26挪威CONNECT交流計劃-會函 2025-26挪威CONNECT交流計劃_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