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信義報(2025年4月) 主題:跨步.合作
主題分享: 「新田部屋」聯合福音事工 同心合意 興旺福音(陳惠賢牧師) 合一的事奉(梁成環教師) 把握福音契機(黃志東牧師) 憑信•跨界別合作(林逸勉弟兄) 信義學堂:活用五色珠(林一君牧師) 好書速遞:跟耶穌學佈道(司徒偉恆弟兄) 看見需要:衝出香港 推動殘障人士自主(社會服務部;相片由葵涌地區支援中心提供) 差傳呼聲:信義一家 喜樂在香港(劉樹棠牧師;2 月份差傳月禱會籌備小組)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要心意更新而變化(楊有志監督)
主題分享: 「新田部屋」聯合福音事工 同心合意 興旺福音(陳惠賢牧師) 合一的事奉(梁成環教師) 把握福音契機(黃志東牧師) 憑信•跨界別合作(林逸勉弟兄) 信義學堂:活用五色珠(林一君牧師) 好書速遞:跟耶穌學佈道(司徒偉恆弟兄) 看見需要:衝出香港 推動殘障人士自主(社會服務部;相片由葵涌地區支援中心提供) 差傳呼聲:信義一家 喜樂在香港(劉樹棠牧師;2 月份差傳月禱會籌備小組)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要心意更新而變化(楊有志監督)
七十年代羅文主唱的流行歌曲《家變》,其中一句歌詞是「不必怨世事變,變幻才是永恆」,道出世人在不同的年代要面對不斷變化的世情。作為信徒,我們要如何面對呢?使徒保羅教導信徒在世上事奉上帝,也要懂得面對世界的改變,就是「不要效法這個世界」,而是「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1-2)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這裏所指的「世界」,原文的意思是「世代」(英文聖經譯為Age),是指這個被撒但侵蝕的時代。「效法」這個詞,希臘原文字面的意思是「塑造」(Mold),是指用模具造物的過程:將材料液化後倒入模具中,待其冷卻和凝固,所形成的形狀即為模具的樣子。保羅提醒我們不要模仿這個世代,就是不要將自己置於這個世代的模式中,順應其中的標準。保羅不單單提醒信徒持守「不要效法這個世界」這種消極的態度,還指出需要積極地「心意更新而變化」。 「心意」一詞希臘原文的意思是思想、觀念和理解力。英文聖經譯為“Mind”。 「變化」一詞希臘原文按字母直接翻譯為“Metamorphosis”(即生物學上的用詞「變態」),意思就是形態或結構上的改變。比如毛蟲變成蝴蝶或蝌蚪變成青蛙。英文聖經不譯為“Change”(變化),而是“Transform”(變成)。保羅所解說的變化不單是外在,更重要是人內在的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本質上的改變。變化是要經歷更新的過程,而信徒不能單靠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力量來更新自己內在的生命。必須藉著上帝的話語(來二1)、聖洗和聖靈的重生(多三5),才能改變被撒但侵蝕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以至我們的思想及心志更能合乎上帝的心意。 保羅由攻擊基督信仰變成忠誠的基督使徒,他是這樣分享他心意更新而變化的信仰歷程:「只是我先前以為對我是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的緣故而當作是有損的。不但如此,我已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贏得基督。」(腓三7-8) 我們作為重生的信徒,應當每時每刻隨從聖靈的引導,努力研讀上帝的話語,我們的心意就會不斷更新而變化,更能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樣自然就不會效法這個世界,跟從世俗的方向而行!
2025《信。異。行》跨文化交流服侍團_會函及報名表 2025《信。異。行》跨文化交流服侍團_海報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祝福的年度,本會成功舉辦了五場感恩崇拜,讓我們無比感恩和喜悅。 回想在籌備初期,為租用大型場館而四處張羅,同時我們面對人手和經濟不足,然而正是這些挑戰,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上帝的引導與恩典始終伴隨著我們,讓我們在這些挑戰中成長與學習。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們不斷地調整計劃,最終決定以分區形式進行會慶感恩崇拜。在趙慧德牧師帶領崇拜的籌備工作下,讓我們一眾教牧同工和信徒也從實踐中得到了訓練,培養了我們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這些努力與投入都成為了我們堂會成長的動力,讓每位參與者都能在事奉中得到益處。正如聖經所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八28)這段經文不但提醒我們在困難中要保持信心;也讓我們明白,面對每一項挑戰,也可算為是上帝給我們預備的學習機會。 雖然各區最終無法同時同地進行會慶感恩崇拜,但在不同的分區會慶崇拜的籌備和進行中,我們看見有樂意承擔的教牧;有用心參與準備的信徒;有無條件支援的總辦同工,讓我們感恩的心越發濃厚,這豈不是更值得獻上感恩嗎? 在感恩崇拜中,禮儀的編排反映了本會是以堂、社、校、出版社為承傳主恩的重要途徑;同時透過聖洗禮,提醒每一位信徒生命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除了將上帝的恩典傳揚開去,聖洗禮更讓信徒信心堅固,憑心跨步向前,透過聖道的激勵,一同活出上帝的託付。 七十年的歷史是我們信仰的見證,更是我們對上帝的忠誠與信心的印證。在未來的日子裏,讓我們繼續以信心向前進發,秉持著這份精神,迎接新的挑戰與機會。 「七十傳承信義恩,憑信跨步向前行」
主題分享: 從聖經看蒙恩得救(胡淑嫻牧師) 由歸順天道五教到追隨基督耶穌(張頴思博士) 由祈禱至祈禱(黃志輝牧師) 七十周年活動剪影:七十周年會慶分區聯合感恩崇拜(司徒偉恆弟兄) 差傳呼聲:柬埔寨金邊訪宣隊心聲分享(海外宣教部「柬埔寨金邊訪宣」籌備小組) 信義學堂:關懷佈道須知和技巧(劉其盛牧師) 看見需要:孩子走上昂平高原探索 展開「生活學習」之旅(Charlotte;相片由本會基恩幼兒學校提供)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傳承.憑信(梁美英副監督)
2025「女性的自我照顧及成長」講座_會函 2025「女性的自我照顧及成長」講座_海報
長久以來,父母會教導子女購買「磚頭」(意思是物業),認為投資「磚頭」是保值的良方。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組織家庭時,也期望擁有安定的居所,因此會儲錢置業,避免因為租屋遇上租約期滿要搬遷或加租帶來的煩腦。 「安居樂業」是不少人的夢想,但細想一下,置業後是否就等於再沒有任何煩腦呢?舉例有一對年紀老邁的夫婦,膝下無兒,他們擁有一間年青時購買的唐樓,樓齡已經六十年,他們要面對甚麼煩惱呢?物業雖有一定市值,但業主對樓宇的保養是有責任的,例如:樓宇舊了,就要進行大裝修;政府也會強制業主驗窗驗樓;還有水管漏水問題,以上總總,業主都要自費處理。所以擁有物業後的支出也是不菲的! 港府於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推行「強制驗樓計劃」,規定樓齡達到三十年或以上、樓高超過三層的私人樓宇,在收到屋宇署通知的指定限期內,須委任一名註冊檢驗人員驗樓。本會創會至今已經七十年,大多數堂會購買商住單位或興建獨立單幢教堂作為堂址,不少樓齡已經超過三十年。因此,作為堂會的管理人(堂主任及執事們)必須注意樓宇的維修問題。當樓齡達到五十年或六十年,更要加緊留意物業的保養及維修。我們經常聽聞石屎剝落或招牌脫落擊中途人的新聞報導,作為堂會的管理人必須借鑒! 教會是守法的群體,必須按照《建築物條例》的規定辦事,絕不能僭建露台或簷篷等等,如有,應盡早修正過來。堂會還要遵守《建築物管理條例》、《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及大廈公契等等。教會要如何保養堂會建築物?就是堂會的管理人(或聯同專業人士)每年定期巡視堂會建築物每一個角落,包括外牆及戶外的環境。觀察牆身是否出現裂痕,務要及時發現有否潛藏石屎剝落和鋼筋鬆脫的問題。牆身出現水漬也可能是水管漏水造成的,會對樓宇結構造成威脅,對公眾構成危險。因此,一發現樓宇有以上問題,必須盡早維修。 堂會每月要維持各方面的基本開支外,對於不顯眼的物業保養及維修亦應多加留意。雖然今天堂會所收到信徒的奉獻總額有所下降,堂會的管理人每年仍必須撥備足夠金錢,作為物業保養及維修儲備之用,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作為上帝的好管家,對堂會物業應當保護愛惜。讓堂會擁有一處安全和舒適的空間,繼續在此傳揚福音、服事社區!
主題分享: 誰的土地?(胡闖明牧師) 教會物業管理(區成禧弟兄) 看見需要:以「耆毅挑戰 360」推動快樂院舍文化(Charlotte;相片由信義會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隊提供) 七十周年活動剪影:七十周年會慶聯校聖誕崇拜(幼兒學校及幼稚園)(伍中恩教授) 差傳呼聲:宣教拼圖(黎惠儀牧師)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堂會須重視教會物業的保養及維修(楊有志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