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結)東涌大步走——七十周年會慶啟動禮暨呈獻禮
東涌大步走_七十周年會慶啟動禮暨呈獻禮信函 東涌大步走報名表格
主題分享: 推動全時間奉獻(孫秀貞牧師) 我的蒙召見證(一)(孔憲波弟兄) 我的蒙召見證(二)(廖冰森教師) 「書」出指引(梁美英牧師) 信義有禮:預備禮(本會牧師團禮儀小組) 差傳呼聲:2022年德國工場報告(下)(陳永安牧師) 心靈綠洲:這對夫婦不太冷-如何與配偶促進溝通、增加親密感?(張頴思博士) 看見需要:「 五十後劇團」長者突破自我的舞台(陳曉盈)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受託(楊有志副監督)
祖文銳牧師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擔任本會受託幹事推動受託教育,他不單到堂會宣講受託信息,又印製及出版受託書籍及單張。 受託的意思:上帝創造了大地。因此,地上一切所有的事物都是屬於上帝(詩二十四1)。最後上帝創造並且賜福人類,給予我們管理大地,包括「海裏的魚、天空的鳥和地上各樣的生物」(創一28)的職分。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本會推動受託時,我是一位少年信徒。我還記得其中一張單張的內容,是有關一個名為「十個蘋果」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他一無所有。因此上帝賜他十個蘋果,叫他獻回一個給上帝表示感謝,三個蘋果當食物,三個蘋果換衣裳,三個蘋果換住處。 那一個人吃了三個蘋果,用三個蘋果換了衣裳,用三個蘋果換了住處。他再看看那應獻回上帝表示感謝的蘋果,愈看愈覺得那蘋果可愛,看來是那麼大,有紅有綠,又香又脆,想到它那既甜又多汁的滋味,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他對自己說:「上帝是萬有的主宰,祂還會少了這一個蘋果麼?」於是他將那一個應獻回上帝表示感謝的蘋果也吃了,將那吃剩的蘋果核獻給上帝。1 大家從本會七十年代設計的受託標誌(參右邊圖)可知,設計師以具體的圖案描述受託就是「才幹、金錢及時間」的管理。當然受託的觀念,不單是指要把上帝賜給我們的獻回上帝,而是要說明我們的生命主權是屬於上帝,我們是祂的管家,要忠心完成祂的託付。 馬太福音記載有關耶穌講述一個比喻:「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出外遠行,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他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出外遠行去了。」(太二十五14-15)當時一千銀子大約是二十年的工資,主把足夠我們基本生活需要的銀子交給我們;二千銀子可以開一間店舖,做一些小本生意;五千銀子可以做大買賣和大投資。可見主以祂的主權,根據對我們的認識,按著我們的才幹,為我們度身訂造,把要託付我們的加給我們。 我們作為上帝的管家,一生為了追求甚麼呢?近年入讀神學院的人數下降,教會缺乏牧師、教師及事奉人員的現象值得我們反思!但願我們每一位信徒都得到主的稱讚說:「好,你這又善良又忠心的僕人,你在少許的事上忠心,我要派你管理許多的事,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吧!」(太二十五21) 註:1 祖文銳著:《主召我傳講受託》(道聲出版社,2008),96 頁。
「 信義恩情」於四月中開播,由本會幾十位不同背景的教牧和信徒,有男有女,有長老有執事,一同見證上帝對本會的恩情,非常好看。我們生活在人群中,慣常倚仗眼見耳聞來生活,往往忽略了眼看不見,耳聽不到的上帝;但聖經教導我們,上帝參與在每一個人的每一事件之中,我們不要跟隨「彼拉多」,只以人的成敗得失看事情,這樣的人不需要信心,因為他不需要信心,他只活在人性層面的吃喝和怕痛。但靈性是需要信心的眼睛,才看到上帝掌管一切;每一個人的出現,每一件事的發生,上帝都參與其中。我們跟隨「主耶穌」,就是用屬靈的眼睛看到上帝的旨意臨到每一位信義會會友身上,這就是上帝對我們整個教會的恩情。 我也是當中分享的一分子,在構思拍攝內容時,導演說大家有興趣知道監督日常的工作是怎樣的,大家都知道監督的工作很忙碌,但到底是怎樣的忙碌呢?所以今次就拍攝了監督工作的日常,內裏有出席教會與教會之間的聯合聚會、會內會外的會議、與教牧同工會面午膳,也提及九年多履行監督職務的心路歷程,以及在某些階段、某些事件中的處理和回應等等。這次拍攝多多少少反映到我平日的工作量,通常有人說很多很繁重,大家出於愛心的緣故,都叮囑我保重身體;誠然我答應大家會保重身體,但重點是我會先移除一些工作量是否多、壓力是否重這些想法,因為常提及工作量、壓力等問題,自自然然就會產生一些情緒,一是自怨自艾,或是自鳴得意,最不好的就是自吹自擂,不需要這些吧!我們的工作動力是要討主喜悅,而不是討主厭煩;僕人如果常常向家主或其他僕人說這些話,後果只得一個:家主不需要你做了,或者家主不會將更大的工作交給你了,我反而更害怕這個結果。如果家主再不分派其他工作給你,那豈不是從今日開始,直到退下崗位的那日,你都是做著同一類型的事情?這種結局比工作多、壓力大更難受。所以,我每天都開開心心,不抱怨,勇往直前地工作。感謝上帝在過去擺放我到不同處境,讓我的生命充滿歷練和激情,這就是信義恩情。 行文至此,倏然發現這期信義報於五月七日出版,當讀者看到本刊時,我們已經在五月一日選出新任監督和副監督了,他倆要在未來三年帶領我們。未來時日,我們都要身體力行地支持他們。在這時代,我們要謹記主耶穌的教導,首先他告訴我們不要憂愁,因為他已經勝過世界了(約十六33);另外,他吩咐我們合而為一,亦與他合而為一(約十七22-23),這都是他緊緊叮嚀的事。願信義恩情與我們同在,也與我們的新任監督和副監督同在。
主題分享: 「信義恩情短片系列(Thankful Lutherans)」簡介(青少年部、信義報編輯室) 交流剪影:恩典的記號(林曉彤姊妹) 差傳呼聲:2022年德國工場報告(上)(陳永安牧師) 信義有禮:聖靈降臨期禮儀簡介(本會牧師團禮儀小組) 看見需要:長者隨意門 「 新睇歷行」之重拾幸福感(本會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隊職業治療團隊)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信義恩情—監督工作的日常(張振華監督)
教會談論復活節,會言說死亡,因為先有死,後才有復活;另外,當論及復活節,不能單單講禮儀上的復活節,也要論及復活信息在每一日生活的意義。今期文章就按以上的思路構建一些反省。 很多人都認為「人死如燈滅」,一個人過世之後就甚麼也沒有了,如果從商業活動和財務資產的角度來看,這是對的,人死之後再沒辦法吃飯、說話、網上理財,但這並不表示所有事情的價值就在此完結,不是的。每一個人死後,都做著同一件事,就是帶著我們一生所作的,靜靜地等待肉身復活,交給上帝作最後審判。每一個人離世前,都要如聰明童女般警醒,如給涼水予小弟兄的服事,結出聖靈的果子等等,所以我們要知道,死亡之後是等待肉身復活,等待肉身復活之後,按我們一生的作為有終極的審判。「再後,終結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權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給父上帝。因為基督必須掌權,等上帝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林前十五24-25) 對於一位已過世的人,他再也沒有能力為自己增補一些甚麼,終於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然而對於認識他的人來說,才會在他死亡之後整體地回想他的一生,這就如門徒是在耶穌死後才想起他生前種種訓導的真正意思。這種回顧式的反省,表示亡者用其一生為主作見證。啟示錄十四章13節:「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裏死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要從自己的勞苦中得安息,因為工作的成果永隨著他們。』」因此我們在世時,就要警醒,你希望別人在你死後,回想到你的是甚麼?是個永不守時的人?是個樂於傳道的人?是個永遠只有自助餐和旅遊的人?抑或是永遠無法講好一篇講道的傳道人?從這些想像中,我們提醒自己,今天要做甚麼,同時今天不要做甚麼。這是律法,同樣是福音,禁止我們做愚妄的事,也鼓勵我們多行美事。這是末世神學的一種思考模式,我們希望在末日達成一個怎樣的見證,我們今天就盡力裝備自己,實踐出這個目標來。 最後,復活不是單單發生在末日,如果我們明白路德所說「天天洗禮」的意思,就知道我們是天天悔改,天天浸死老我,新我天天從死裏復活。這真是好厲害,天天保持著那個重生的我,被上帝認為最純潔無瑕的我;天天孕育一個大能復活的我,昨天的我已經過去,都變成新的我,去蕪存菁。「並且穿上新我;這新我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有從真理來的公義和聖潔。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每個人要與鄰舍說誠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為肢體。即使生氣也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四24-27)雖然我知道不可以靠著自己做甚麼來達到這個境況,但因著我相信上帝會這樣看待我,所以我要珍惜自己,努力完成上帝交託給我的事情,矢志不渝,靈氣長存。
主題分享: 堂社校合一的服侍(梁玉娟姊妹) 承擔福音使命 作時代的燈臺(陳橋森教師) 載道之器(蔡思朗教師) 看見需要 迎向挑戰(何源健弟兄) 差傳呼聲:荷蘭工場-二零二二年事工分享(洪盛霞牧師) 信義有禮:復活期禮儀簡介(本會牧師團禮儀小組) 看見需要:「齊開飯」-為基層送暖 體現堂社校合一精神(白志慧姑娘)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死死生生 復活節(張振華監督)
各位會友,近年本會牧師在崇拜中所穿著的服飾,是米白色禮袍、配戴腰帶及符合節期的肩帶。本會自一九五四年在香港立會以來,經歷大半世紀,禮袍的設計隨時代和文化處境不斷演變。 這時期的設計是跟從美國信義差會的傳統:沿用馬丁路德傳統的黑色長袍,再外加了白色短袍。象徵罪人(黑色)獲得復活基督(白色)賜下恩典的覆蓋。 圖一:1963 年 2 月 24 日吳明節監督(左三)為本會古洞新堂主持奉獻典禮。吳監督穿著的就是黑色長袍上外加白色短袍。 圖二:1978 年 2 月 10 日香港信義會假真理堂舉行25 周年銀禧紀念會,由信義宗神學院院長蕭克諧牧師主禮。蕭院長穿著的就是黑色長袍上外加白色短袍。 大家從圖一亦會發現吳明節監督身旁的兩位牧師的禮袍是黑色的,其他牧師雖然同是外加白色短袍,但各人的肩帶圖案亦有所不同,這是因為本會立會期間,有許多西差會的宣教士在港協助本會,本會接納他們穿著自己教會傳統的禮袍。 八十年代,本會第二代牧師禮袍改為黑色禮袍1加上肩帶,不再用白色短袍。據了解,馬丁路德在改教時期放棄了天主教神甫的彩色禮袍,而改用了當時黑色的學術長袍。本會也在第一和第二代牧師禮袍的設計上跟隨了這個傳統,採用黑色長袍。黑色的禮袍有簡樸、莊嚴、高貴和權威的象徵。2放棄白色外袍是基於文化考慮,當時華人文化中要避諱白色。大約在一九八四年,本會統一牧師的禮袍,規定本地及差會牧師在本會的崇拜及典禮中使用相同的禮袍及肩帶。3 圖三:1980 年 11 月尊聖堂新堂獻堂禮中謝約翰副監督(左一)及蓋英魁牧師(左二)是穿著黑色的禮袍及紅色的肩帶主持典禮。 第三代牧師禮袍是本會於一九九三年更新的,禮袍顏色修改為米白色,加上白色腰帶及符合節期的肩帶。再次選用白色的原因是在聖經中白色是屬天的顏色,聖徒、先知及天使等等都穿白袍;從大公教會的角度考慮,西方信義宗教會多已選用白色長袍及使用腰帶來強調牧師在教會中扮演僕人的角色。4(註:崇拜中信徒也可以穿禮袍,只是不能配帶肩帶。因肩帶代表牧師的職分。) 無論牧師禮袍在設計上如何演變,都是要提醒我們救恩已經覆蓋我們的罪。今天崇拜中牧師、教師及主禮人員穿著白色禮袍,是要激勵我們這群屬於天國的子民,要常存盼望及等候基督的再來,一同進入天國。 註: 1. 本會牧師團成立小組改良牧師禮服原則:①保持信義宗的特色。②合乎中國文化。②注重本地化,適用香港獨特之社會及氣候等。《信義報》1982 年第7 期,第8 頁。 2. 蕭克諧:漫談牧師的禮袍。《信義報》1995 年第59 期,第5 頁。 3. 呂慶棠牧師口述。 4. 蕭克諧:漫談牧師的禮袍。《信義報》1995 年第59 期,第5 頁。
主題分享: 傳道與服務-信義會芬蘭差會在港事工(呂慶棠牧師) 美國差會簡介(胡闖明教師) 「歷史資料閱覽室」介紹(信義報編輯室) 信義有禮:預苦期禮儀簡介(本會禮儀小組) 差傳呼聲:金邊堆谷信義中心-聖誕節活動(陳詠恩姊妹) 心靈綠洲:三歲定八十?從個人歷史看性格的起承轉合(張頴思博士) 看見需要: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光芒(佘曉欣校長)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本會牧師禮袍的演變(楊有志副監督)
今年是兔年,兔給人的印象是動力和靈巧,就如脫兔一樣,在此祝願各位充滿活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我想今年大家最大的心願,就是可以「除掉口罩來相見」。按現時的防疫措施,相信今年應可開始復常,大家對病毒加深了認識,亦知道怎樣面對感染和其後的復康,這階段應該可以「用真面目示人」。然而我們也要為長者和幼童代禱,祈求上帝恩待他們,使他們不受感染或縱然受感染也能完全康復。 我們亦為香港所有市民求平安,當我們有平安,才會匯聚成為一股力量,為香港的未來、教會的未來注入動力。我亦鼓勵大家在靈性上要有所長進,這是每一個基督徒自己的責任,操練敬虔,跟隨上帝,用聖經的價值來塑造自己的品格和人生,久而久之,人就會踏實,知道自己從何而來,要往何處去,今生就要做立人立己的事,自己心靈平安穩妥,力量就會湧現,主耶穌留下平安給我們,就是這個意思。 今期的主題介紹最新近加入我們大家庭的腓力堂,衷心感謝上帝帶領我們同在一個教會中,彼此分擔分享,祈求上帝幫助腓力堂的同工和弟兄姊妹,在九龍城區繼續發熱發光,照亮區內的居民。我亦為本會所有堂會、學校和社會服務單位禱告,祈求上帝加能賜力給你們。我們開辦堂會、學校和社會服務單位,目的就是設立燈臺,我們的先賢建立了燈臺,點燃了燈,光明照耀;我們這一代就要持承這燭光,不讓燭光凋殘轉暗,不單照亮自家人,也照亮周邊的鄰舍。 另外,我們也要為本會所有教牧同工、常務委員和各部長部員、總辦事處同事禱告,求上帝加力量給他們,面對移民潮、社會生活形態改變,教會在香港的角色和影響力亦會改變,我們需要忠心有見識的工人,教會的工就是上帝的工,上帝必定看顧,所以我們不要怕,但要擺上交託祈求,持續這樣的話,這幾年就算我們不能贏,但也不會輸人、輸陣、輸士氣。 最後,大家一定要緊記,教會不傳福音就有禍了,無論我們怎樣禱告、服事、團契,但如果不著意領家人、領朋友、領香港市民歸主,那就非常兒戲了;我們要一領一佈道,個人佈道、康樂佈道,邀請朋友成為慕道者,鼓勵慕道者參加學道班,接受洗禮,讓他們知道,不僅自己得救,他的家人也得救。不傳福音、忘記領人歸主的教會是失去使命的教會,就算沒有困難和敵人,終久也會衰落;而時時刻刻都傳福音的教會,那又何懼疫情、移民潮和缺少神職人員和信徒領袖?不要擔憂,只要傳福音,領人信主,那就有平安、有方向、有使命、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