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期信義報(2017年10月號) 主題:持續更新 盡心事主
主題文章:1. 二零一七至二零二零年 續任的前路(張振華監督) 2. 連任感想(方承方監督) 3. 二零一七至二零二零年度 常務委員會 社會服務部人物專訪:護蔭新移民 重尋新生活 差傳呼聲:共享宣教驗:團隊與短宣 教會改革好書推介——路德神學:當代解讀(介紹三)(劉士正牧師) 教會改革詞彙巡禮——基督徒的自由(李廣生博士) 信義脈搏 教會改革運動500周年紀念聯合崇拜——從衝突到共融
主題文章:1. 二零一七至二零二零年 續任的前路(張振華監督) 2. 連任感想(方承方監督) 3. 二零一七至二零二零年度 常務委員會 社會服務部人物專訪:護蔭新移民 重尋新生活 差傳呼聲:共享宣教驗:團隊與短宣 教會改革好書推介——路德神學:當代解讀(介紹三)(劉士正牧師) 教會改革詞彙巡禮——基督徒的自由(李廣生博士) 信義脈搏 教會改革運動500周年紀念聯合崇拜——從衝突到共融
筆者是一個牧師,同時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籃球發燒友!從前在街場打籃球,或許有時可以與一兩位波友在籃球場外建立友誼,然而絕大部分在球場上相識的波友們都只是萍水相逢,以波會友,在打波的日子才能有溝通的機會。但自從 Facebook、Whatsapp和 Instagram 面世之後,藉著這些網絡社交媒體,廣結波友,籃球場便開始成為了筆者的廣大禾場了。在波友的 Whatsapp 群組中,每天的信息由粗口到詩詞、由時事到政治、由黃絲到藍絲,大家在群組中你來我往,甚至唇槍舌劍。筆者深信:文字就是力量!「牧師」這職分更是屬於世界的。因此,筆者當然不會錯失這個在 Whatsapp 群組中,藉文字以基督信仰來回應波友的大好機會(感謝主,至今筆者仍未被 DQ 或Unfriend)。至於 Facebook,就更能拉近我和波友們的距離。筆者很多的貼文(Post),都是有意給未信主的波友們收看和閱讀的,一方面想波友們認識究竟「牧師」是甚麼人,同時也讓他們認識甚麼是教會和傳道工作。自從與不少波友成為了 Facebook 朋友之後,他們遇到人生各樣難題時,都會想起可以找波友牧師傾訴和尋求意見。曾經有波友給筆者起了一個綽號:球場「白姐姐」! 再者,網絡社交媒體也成為了筆者在牧養上非常重要的工具。Facebook 或 Instagram 的貼文和貼圖,讓筆者有更多機會去了解弟兄姊妹在生活上正面對的問題。從他們的貼文,便可得知他們日常生活的喜怒哀樂。有時給他們一個很簡單但恰到好處的回應,便能給他們直接而又適時的鼓勵或安慰。無容置疑,牧者能適當和適量地運用網絡社交媒體,定必能更全面和適切地牧養群羊,也能更直接、廣泛地向身邊的朋友傳講信仰。然而,身為牧師,筆者必須提醒自己,道是要成肉身的!任何網絡上的牧養都不能取代與弟兄姊妹一起有血有肉的交流;一百個 Whatsapp 信息永遠不能代替面對面的促膝談心;十個 Emoji(網頁和聊天中的形意符號)也不及一個真誠的眼神和真實的擁抱。 筆者體會在這個資訊爆炸和生活迫人的世代裡,善用社交網絡,也毋忘風塵僕僕,才是上帝忠心而又有見識的僕人啊!
主題文章:1. 不被離棄的流浪者(鄺麗雯姊妹) 另類體驗(方惠廷弟兄) 2. 樂見孩子的成長 ! (劉小珊姊妹) 從緊張到投入 (鄧希怡姊妹) 3. 滿有提醒的營會(廖婉螢姊妹) 河南尋根之旅分享 教會改革詞彙巡禮——教會(李廣生博士) 教會改革好書推介——路德神學:當代解讀(介紹二)(劉士正牧師) 差傳呼聲:「起步!」 社會服務部人物專訪:當上長者導師 展開不一樣的黃金歲月 教會改革運動500周年紀念聯合崇拜——從衝突到共融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面對香港實況,捉緊福音機遇
感謝主的帶領,讓我在未來三年繼續以監督這個職分服侍教會。三年前擔任監督時,擺在面前的有幾項重要事情,一是維繫教會內堂會、學校、社會服務單位和出版社在人事和事工上的合一;二是要兼顧二零一七年「教會改革運動五百周年」的各項活動;三是持續處理過往累積下來的問題。本會立會六十多年,直至近二十年香港社會急速變化,壓力增多了,不同單位的同工都很努力做好自己崗位內的事奉,自然亦期望總辦有更多支援。在未來時間,教會必定會提供更多資源給各堂會和同工。相對而言,我在過去三年看到一個經驗,就是「不進則退」。社會風氣在變動,不同的價值觀和期望也在相應改變,要持續發展事工,必須以「不進則退」的態度來處理事情。 另外,過去三年,處理了很多堂會、學校、社會服務和出版社的事情,我都是本著「一個教會」的態度來面對,意思是一個堂會或單位受苦,教會都受苦;一個堂會和單位得榮耀,整個教會都得榮耀。所做的事情都是在「一個教會」的基礎下進行,我覺得這是上帝喜悅的事。此外,就是推動教會改革運動五百周年的各項活動,有出版、朝聖之旅、嘉年華會、講座、佈道會和聯合崇拜,以讓本會反思改革對我們的重要和更新。 未來三年,我盼望在上列的基礎上再多跑一段路,我領受了兩件事情:第一是聯同副監督、新任的常務委員和部長構建一些改革,這些改革的目的是使我們在香港傳福音更有果效,這包括兩方面:一是激勵同工和執事們更好地合作,帶領堂會發展;二是讓堂會主動使用本會的學校和社會服務單位作為主要傳揚福音的場所,在學校和社會服務單位中建立長久的福音動力,我相信這正正是本會興辦學校和提供社會服務的目標。第二,過去三年,可能有人誤以為教會強調合一是指到體制和組織上而言,我本人也不贊成單單指到體制和組織上的一致,因為單單強調這種合一,就只是「榮耀神學」的內容。相反,我們第一步先要聚焦於從體制和組織上的合一心志,第二步就去達成福音使命和造福更多有需要的人,這種合一才是以「十架神學」為基礎的合一,合一是為著他者。以上兩點都是持續進行的,而我希望在未來三年透過「財政預算」、「章則修改」、「服務承諾」和「廣泛諮詢」來達成未來發展的目標,請大家為我們祈禱。
主題文章:1. 堅持、代禱、與主同工!(李文碧姊妹) 2.忠於主的託付——領人到主前(黃志雄弟兄) 3. 孕育教會的佈道氣氛 (陳志勳弟兄) 教會改革好書推介——路德神學:當代解讀(劉士正牧師) 教會改革詞彙巡禮——成聖(戴浩輝博士) 事工分享——「合一之旅」感言 按牧感言——按牧感言 差傳呼聲:「傳」是恩典 活動分享:卓越中見恩典 社會服務部人物專訪:阿奇——迷途知返一念間 清心的人終有福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她的故事(方承方副監督)
我和大家一樣,都著眼於未來三年的工作,很多弟兄姊妹都有和我分享他們的期望。當然,我也期望教會健康成長,但這是一個意願,真的要落實時,我們也要腳踏實地看看怎樣走下一步。在此,我跟大家分享一些想法。 首先,我們的社會將會怎樣發展?過去十多年,我們的社會長期處於民主政制的步速快慢和民生質素下降這兩大議題當中。從近幾次參與社會行動的程度來看,普遍認為民主政制在未來時間的發展是會相當緩慢;另外,香港的生活成本亦因樓價高企而上漲得很快,住屋問題仍然是香港人(特別是青年一代)的噩夢。政制發展緩慢和樓價高企,令香港人甚苦惱,難安樂,再加上全球資金快速流動,資金不斷湧入刺激投資,香港的樓房價格上漲,帶動百物騰貴,導致貧富懸殊加劇。香港廣大市民就面對著這般景況,本會按著領受,服侍香港市民,我們可就此制定一些措施以應對這個時代的需要。 本會的堂會絕大部分位處普羅大眾的區域,亦有相當多的堂會就在草根階層之中,例如在深水埗、土瓜灣、牛頭角、西環、柴灣等地區。每間堂會的會友背景,以及所面對的處境都是獨特的。但總的來說,要讓該地區的市民看見上帝的恩惠常與他們同在。對他們來說,目前的社會環境似乎都不會太順利,但福音的大能是開拓性的,即是在如廝景況中,福音的大能仍會帶領人找到平安喜樂的生活,這是普羅市民極需要幫助和被鼓勵的時刻。所以,本會各單位更要顯出活力和信心,多辦一些社區的福音工作。只要我們不斷接觸社會上不同的人,別人看見我們的生命力,就會受到激勵,也會使他們對基督教信仰產生興趣,想多一點認識教會。 另外,本會現時有約一百二十位教牧同工,規模不算大,但也絕不小。本會各堂一方面以信徒組成的執事會治理堂會事務,但仍然是以聖職人員帶領各項聖工。所以,培育百多位同工以興旺本會各項事工是重要的。相反,如果各位同工都只埋首於自己服侍的堂會,卻不將視野放在更廣闊的上帝的國度彰顯在香港之上,這就浪費了上帝給我們的美好產業。因此,我盼望各位同工能在帶領堂會的同時,也加強教會和堂會、堂會和堂會之間的互動合作。在一段時間之後,相信透過這些互動,能使我們一百二十多位更能面對將來的挑戰和機遇。
主題文章:1. 我是佈道者? (呂慶棠牧師) 2.佈道的攔阻 (陳潔玲牧師) 3. 大誡命與傳福音 (何善斌牧師) 教會改革詞彙巡禮——信徒皆祭司(李廣生博士) 教會改革好書推介——信守真道:馬丁路德的生平和思想導論(羅永光博士) 差傳呼聲:走出去——歐陽雪玲宣教士九年服侍的關鍵 站起來——回應穆宣在港挑戰的反思 社會服務部人物專訪:追尋夢想 不分膚色界限 宣傳海報——藉上帝的恩典得釋放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上帝的使者——艾香德博士(張振華監督)
她充滿陽光氣息,臉上掛著純潔的笑容,溫文有禮,也聰明伶俐!然而當她向我徐徐道出她的故事,我內心不但驚愕,也在顫抖。跟她年紀相若的年輕人,應該仍在求學中,享受著年輕人自由奔放的生活。然而,她的人生只不過剛剛二十出頭,已經歷盡滄桑,令聞者傷心,聽者流淚。她自少就被父親遺棄,童年就在母親的身體和語言暴力下成長,沒有家庭溫暖,沒有人關心她的生活,甚至死活。她無法想像自己的將來,也不知怎樣處身於現在。她在中學時期便沾染了很多不良的嗜好,也曾想過放棄自己(還有數不盡的悲慘遭遇,在此略過)。感謝上帝,她今天決心忘記背後,要為自己的將來自力更新。 她問:「牧師,過去我真不明白為甚麼我要承受那麼多的痛苦,不能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幸福快樂地成長!」 我問:「妳有怪責上帝嗎?」 她說:「沒有!回想過去的經歷,我相信是上帝給我的學習和寶貴的人生經歷!」 然而,她臉上忽然流露出失望之情,眼中也泛起淚光。她用堅定的語氣跟我說:「牧師,但我決定不返教會了!」 我說:「為甚麼?妳不是說沒有對上帝失望嗎?」 她的回答難掩她的怒氣和難過:「牧師,我沒有對上帝失望,但我對堂會的牧師徹底失望啊!牧師,請告訴我,基督教信仰講的愛是指甚麼呢?!」 原來她曾經向堂會牧師分享她的成長經歷,然而牧師給她感受到的反應就是:妳是一個壞女孩啊! 從牧師口中,她得不到半句憐恤的說話;從牧師的眼神裡,也得不到丁點的接納。她說:「或許這位牧師所牧養的都是教會所謂的『健康家庭』的乖仔、乖女,我的過去他無法想像,也不懂如何面對!」 這年輕人的故事令我想起比利.葛培理(BillyGraham)的女兒路得.葛培理(Ruth Graham)。她在抑鬱病治癒後寫了《傷痛中的盼望》In Every PewSits a Broken Heart(書名直譯:教堂每張長凳上都坐著一顆破碎的心靈)。路得在書中指出,在她人生正經歷死陰幽谷的時候,教會的人曾經如何對她視若無睹、冷酷無情! 面對她人生的痛苦和對教會的失望,身為牧師,我欲語無言。心中只想為她尋找一間能接納她和愛她的教會,但真有這樣有恩典、有憐憫而不定人罪的教會嗎?!主呀:請告訴我!
主題文章: 1.「我們的遠象--基督徒對香港的承擔」系列講座的點滴分享(朱小琪教師) 2. 「我們的遠象--基督徒對香港的承擔」系列講座的啟迪 教會改革好書推介--《馬丁路德 羅馬書講義》(萇威威牧師) 教會改革詞彙巡禮:罪是甚麼?給現代人的解說(許德謙牧師) 差傳呼聲:宣教多面體--個案分享 社會服務部人物專訪:燃亮「做好人」的信念 事工分享:讚美操十周年分享 信義脈搏 監督的話--彼此勉勵(張振華監督)
二零一七年三月十三日(一)上午八時三十分,到達「道風山基督教墳場」,出席「艾香德博士逝世六十五周年紀念」聚會1,很多人不太熟悉艾香德博士,但對於每一位本會會友來說,需要多認識我們這位好朋友。 艾香德博士(Dr. Karl Ludvig Reichelt, 1877-1952)是挪威宣教士,早在上世紀初期已到內地傳福音。當時他在內地的「信義神學院」擔任教授,他從約翰福音十章 16 節中耶穌說:「我另外有羊,不屬這圈裡的;我必須領牠們來,牠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而得到感召,立定心志向佛教徒、道教徒傳福音。他在授課之餘,也在挪威及北歐等國家分享異象。一九二二年,艾香德博士在南京建立了「景風山」,開始其宗教對談和傳揚福音,其中的果子就有王景慶。但好景不常,在一九二零年代,內地有「反基督教運動」,「景風山」的工作在一九二七年因暴徒拆毁大部分建築物而停止。但艾香德博士沒有灰心,繼續尋求上帝的幫助。他先後到過日本、台灣、馬尼拉、越南和新加坡,希望再找到一處地方重建「景風山」的工作。在一九二九年,艾香德博士來到香港,住在大埔,卻在拍賣會中,以 3,705 個墨西哥金幣賣下了道風山,並請丹麥建築師艾術華(Johannes Prip-Møller)按中國佛教寺廟風格設計及建成了「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在這裡又重新開始他的召命。期間道風山各座建築物陸續完成,於一九三六年亦按立了「景風山」校友王景慶為牧師。 一九四五年底,國共內戰,在危亂的情況之中,中華信義會彭福總監督和信義神學院院長決定南下香港,並得到艾香德博士首肯接待。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一日南下的中華信義會教牧和信義神學院的師生在到達道風山之時,艾香德因病在挪威療養,就委派當時道風山的院長田蓮德牧師(Rev. Notto N. Thelle)接待我們。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一日的那一晚,就是香港信義會在香港的起始根源了。 我懷著非常感謝艾香德博士的心情來到他的墳前,代表本會所有同工和弟兄姊妹向艾香德博士致謝。你當晚留我們住,給我們吃了牛奶麥片(祖文銳牧師語),使我們能夠在日後多走一步,這一步就成就了上帝在你和我們身上的旨意,造福香港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