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號教會週刊製作的演變楊有志副監督
"教會出版週刊(或月刊)的目的是向教友報告教會的近況,讓教友知悉主日崇拜、教會活動的安排及執事會的議決和公告。教會週刊的製作方法,因著科技的進步而不斷改變,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一、人手在蠟紙上抄寫及人手操作油墨印刷 多謝本會活靈堂提供一九五七年的週刊1作參考,當年的週刊內容包括當日崇拜事奉人員、主題文章、教會消息、代禱事項、教友奉獻芳名及教會支出明細表。這個時期是使用以鐵針筆在蠟紙上抄寫及人 手操作的油墨印刷方式。 七十年代末期我參加鴻恩堂及黃埔鴻恩堂佈道所(現為永恩堂)聚會時,因教會沒有幹事,我也曾協助印刷教會月刊。那時仍是採用人手抄寫的方式。 二、以中文打字機在蠟紙上打字及電動油墨印刷 活靈堂現存一九七三年的週刊,就是該堂最早使用中文打字機在蠟紙上打字,再經油墨印刷出的週刊。活靈堂曾在一九七零年籌辦幼稚園,相信那時已使用電動油墨機印刷週刊。 我在一九八二年入讀信義宗神學院時,由於中文打字是當時教會普遍使用的印刷方法,故一年級的課程包括中文打字機的使用方法。中文打字機好像英文打字機一樣,先把蠟紙捲入打字機輥筒內,在鍵盤用力按鍵,中文字粒便會被敲打在蠟紙上。中文打字機擁有三千多字粒,選字實在費時,但字體工整美觀。一九八六年我在真愛堂事奉時,教會仍使用中文打字機。 三、鉛字粒活字印刷 教會由七十年代步入八十年代,經濟漸漸富裕。有些教會開始把月刊交由印刷公司印刷。就讀信義宗神學院第一年,暑期在永恩堂實習,禮拜三我需要把月刊手寫稿件送往印刷公司,禮拜五印刷公司會把校對稿送到教會,待謄正後再交回,印刷公司於禮拜六把印好的月刊送到教會。 當時較為人熟悉,專為教會承印刊物的印刷公司有「九龍禮興印刷公司」及在中環的「禮興印刷公司」,我的岳父就曾於後者負責釘裝工作超過三十年。 四、電腦打印機及影印機 香港的教會大約於一九九零年開始使用微處理器386個人電腦處理文書工作,再配合影印機印刷週刊。使用電腦及影印機列印週刊,較以前印刷的方法精美及快捷,最重要是可以有更多時間定稿,教會的報告亦更準確。 五、電子版週刊 近年全球提倡環保及流行使用智能手機,因此有些教會除了印刷版週刊外又提供電子版週刊,教友可以掃描二維條碼(QR code)下載。 近月肺炎疫情嚴重,香港特區政府宣布「限聚令」,教會因而不能公開聚會,只可以改用直播或錄播崇拜,電子版週刊就更多被採用。電子版週刊帶來許多方便,不僅可以單方面向教友公告教會消息,也可以通過Google表格收集教友的報名和意見。現時大家多以操作手機為主,相信未來會有整合更多功能的手機應用程式,讓教會與教友有更多信息的互動,亦可以把教會消息分類發送給不同的群體。當然正因為 消息容易傳遞,教會更要小心處理權限及私隱問題。透過科技的發展,教會週刊的功能已由單向傳遞消息演變成為消息互動,這樣就能更加促進教會的事工發展,信徒彼此的關懷代禱更加密切。 註1:活靈堂1957年6月16日週刊為175期。按推算1953年2月8日為創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