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號堂會須重視教會物業的保養及維修楊有志監督
長久以來,父母會教導子女購買「磚頭」(意思是物業),認為投資「磚頭」是保值的良方。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組織家庭時,也期望擁有安定的居所,因此會儲錢置業,避免因為租屋遇上租約期滿要搬遷或加租帶來的煩腦。 「安居樂業」是不少人的夢想,但細想一下,置業後是否就等於再沒有任何煩腦呢?舉例有一對年紀老邁的夫婦,膝下無兒,他們擁有一間年青時購買的唐樓,樓齡已經六十年,他們要面對甚麼煩惱呢?物業雖有一定市值,但業主對樓宇的保養是有責任的,例如:樓宇舊了,就要進行大裝修;政府也會強制業主驗窗驗樓;還有水管漏水問題,以上總總,業主都要自費處理。所以擁有物業後的支出也是不菲的! 港府於二零一二年六月三十日推行「強制驗樓計劃」,規定樓齡達到三十年或以上、樓高超過三層的私人樓宇,在收到屋宇署通知的指定限期內,須委任一名註冊檢驗人員驗樓。本會創會至今已經七十年,大多數堂會購買商住單位或興建獨立單幢教堂作為堂址,不少樓齡已經超過三十年。因此,作為堂會的管理人(堂主任及執事們)必須注意樓宇的維修問題。當樓齡達到五十年或六十年,更要加緊留意物業的保養及維修。我們經常聽聞石屎剝落或招牌脫落擊中途人的新聞報導,作為堂會的管理人必須借鑒! 教會是守法的群體,必須按照《建築物條例》的規定辦事,絕不能僭建露台或簷篷等等,如有,應盡早修正過來。堂會還要遵守《建築物管理條例》、《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及大廈公契等等。教會要如何保養堂會建築物?就是堂會的管理人(或聯同專業人士)每年定期巡視堂會建築物每一個角落,包括外牆及戶外的環境。觀察牆身是否出現裂痕,務要及時發現有否潛藏石屎剝落和鋼筋鬆脫的問題。牆身出現水漬也可能是水管漏水造成的,會對樓宇結構造成威脅,對公眾構成危險。因此,一發現樓宇有以上問題,必須盡早維修。 堂會每月要維持各方面的基本開支外,對於不顯眼的物業保養及維修亦應多加留意。雖然今天堂會所收到信徒的奉獻總額有所下降,堂會的管理人每年仍必須撥備足夠金錢,作為物業保養及維修儲備之用,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作為上帝的好管家,對堂會物業應當保護愛惜。讓堂會擁有一處安全和舒適的空間,繼續在此傳揚福音、服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