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號同根同心台灣行張振華監督
聖工入門的第一課,聖工之謂聖工,是因為這是與上帝同行的工作,不是叫上帝幫你完成你想做的工作,而是上帝想達成某些事情,揀選了你,供祂差遣去達成祂的旨意。一路下來,我很留意上帝在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中怎樣達成祂的工作。當每次看到上帝的大作為,自己就會得著激勵,再面對困難時,就不會那麼多擔心和怨言,總之爽快「搞掂」它。我在吳英賓監督和張復民副監督的服侍中,看見上帝在他們身上成就的旨意,自然也希望本會同工看見上帝在他們身上的作為。若大家從他們身上看見上帝的作為,也就能重新充電了。 今次台灣之旅,我們參觀了板橋福音堂和士林真理堂,這兩間堂會都轉化得成熟健康,我們不會移花接木般把別人的成果搬過來,而是更深入地思考他們怎樣回應上帝的呼召,怎樣轉化,我看到有以下兩點重要事情: 1. 要愛惜光陰 因我和吳英賓監督、張復民副監督在過去有較多的傾談,較清楚他們個人的性格。他們都有一種特質,就是善用時間。其實每個人都活在一天二十四小時之內,但怎樣使用時間才是精要所在。他倆都非常珍惜時間,不會浪費一分一秒,要做的就全心全力去做;不做的就不會沾手,以免浪費光陰,所以就能把每一次的工作成果累積起來,建立板橋福音堂和士林真理堂七個堂點。 如果我們見到自己三、五年前和今天的工作能量、事奉模式都沒有太大進步時,我們就要儆醒,因為時間應該引導我們向前進步成熟。但反之,如過去的三、五年仍是原地踏步,我的意思不是趨向成功神學,而是如個人的心志、能力、應對事情的心態、承擔和抱負等均沒有進步,那和浪費三、五年時間又有何分別?這種珍惜時間的能力不是別人可幫助我們的,只有靠自己肯改進改良,形成一種習慣,每日都渴求祝福別人,這樣才會善用時間,善用自己的生命。 2. 用生命帶動自己的人生 怎樣使用時間,其實就和自己的使命人生相關,或者可以說是一體的兩面。驟眼看來,吳監督和張副監督都好像同是發展型的牧者。但再看下去,你又會發現他倆的性格不盡相同。但他倆的性格又啟發我們,只要有使命,任何性格也可承擔更大的抱負。吳監督是一個集中向前衝的牧者,所以他有他的金句:「不給人恥笑的,不是夢想」、「懶散的基督徒,不是要大使命,而是要大抗命」。其實這些金句都是附屬於他的傳道使命感,他期望多人聽聞福音,接受耶穌為救主,他是傳道者的典範。試想想,如果你是一個傳道人,會不會以他為師傅,領受使命,從而實踐?現在他不單在台灣傳道,也設立宣教事工,向湄公河、非洲、北美、歐洲等地宣教,這種使命感使他善用一分一秒。 而張副監督卻是另一種性格,他的服侍會做到「窩心」。今次行程首天到復活山莊和板橋福音堂,這時段其實他正在帶領台灣信義會召開周年大會,他卻跑出來接待我們。最令人窩心的,是他帶領我們參觀完復活山莊之後,惟恐我們肚餓,在旅遊巴上送上每人一盒六至八件的咸甜包點,這一下太感謝他了。不止這樣,我們到達板橋福音堂之後,他為我們預備便當,又非常窩心地在每份便當中多加一塊豬扒。他說我們遠道而來,若只吃一個普通便當,他會很過意不去。另外還有鳳梨、香蕉和甜品,我們吃的不單是食物,也是盛情。再留意他和師母的分享,都是細緻微妙,絲絲入扣,其實他是一位服侍型領袖。板橋福音堂的精髓所在,是窩心的服侍,他由這個基礎就發展出整個禮拜堂數以十個小組及個人伴讀等傳道牧養工作。而因著窩心的服侍,亦使他善用每分每秒,以成就這些事情。 台灣之行是一個很好的經驗,我們和台灣信義會在過去六十五年的發展各有風貌,但今次看見他們的現況,確實激勵我們。我們看見上帝的作為,聖靈呼召吳監督和張副監督,從上領受了上帝所賜的性格和恩賜,善用時間,擺上自己,忠於主所託付他們的。親愛的同工,見賢思齊,我們也要努力啊!